采用 IO-Link 端口的 DIN 导轨电源
您的电源通过 IO-Link 直接提供关于功率、温度和状态数据的实时信息。
首款 DIN 导轨电源
采用集成式 IO-Link 端口
电源位于系统中的中央节点,其功能绝不仅限于供电。该电源还可记录企业和系统制造商特别感兴趣的大量实时信息。
这些数据对提高系统可用性并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大有裨益。这表示该电源在作为转换器的同时,还可以用作传感器,为工业物联网 (IIoT) 做出巨大贡献。
DIMENSION 概念型新品 QT40.241-B2 见证普尔世在市面上率先推出三相 DIN 导轨电源 (24 V/40 A) ,该电源可通过 I/O 端口为用户提供此系统的数据。
值得信赖的电源技术
具备全新 IO-Link 功能
全新联网功能
IO-Link 1.1 版 (IEC 61131-9)
4 极 M12 插头连接器
传输速度:COM 3 (< 230.4 kBaud)
集成式非易失性存储器
值得信赖的电源功能
三相 | 960 W | 24 V, 40 A
效率达 95.3 %,宽度为 110 mm
提供多 50 % 以上的峰值功率,可持续 5 秒
100 A,10 毫秒触发断路器
有源功率因数校正(谐波校正)
-25 °C 至 +60 °C 范围内可实现满载功率输出
备受赞誉
– 甚至在产品上市前已声名远播
咨询公司Frost & Sullivan的制造业领导者委员会一直在寻求生产工业数字化领域的非凡创新。
鉴于此,普尔世于 2018 年第一季度向该委员会呈送了 QT40.241-B2 电源。委员会成员对该电源进行了方方面面的严苛测试,以考核其为生产企业提供的附加价值,更被普尔世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所深深打动。
最终,QT40.241-B2 在正式上市前便荣获声望卓著的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Award(制造领袖奖)。
有价值的信息
从您的应用中直接获取
非周期性参数 | 按需获取
非周期性参数包含静态和动态设备信息,以及可随时通过 IO-Link 主站查询的输入和输出参数。
设备信息(静态)
- 制造商名称
- 产品名称
- 序列号
- 硬件和固件检查状态
设备信息(动态)
- 设备运行时
- 剩余使用年数
- 气流温度
输入参数
- 瞬时计数器
- 输入电压
输出参数
- 输出电压
- 负载率 (%)
周期性参数 |推送
输出电流包含在周期性过程数据中,并通过 QT40.241-B2 以每 2 毫秒的频率传送至 IO-Link 主站。
- 输出电流(每 2 毫秒)
事件 |推送
事件可以是警告或错误消息,例如过低或过高的输入电压,以及过载或温度过高。
- 直流警告
- 峰值功率
- 过载
- 温度过高
- 输入电压过高
- 输入电压过低
- 电源故障
- 需要维护
远程功能 | 写入
用户可通过配置软件设置 QT40.241-B2 的输出电压,并远程打开和关闭设备。
- 打开电源
- 关闭电源
- 设置输出电压
IO-Link 的优势
一种有效的通信协议
可靠
与更为复杂的通信协议相比,电源中 IO-Link 端口的组件要求相对较低。这带来了多项优势:得益数量更少的附加组件,QT40.241-B2 的平均无障碍时间值始终更出色。平均无障碍时间高达 678,000 小时,彰显杰出的设备可靠性,容错性也更胜一筹。
用户友好
IO-Link 是一种用户友好型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,能够以凸显成本效益的方式轻松进行安装和操作。可使用无屏蔽的标准 IO 电缆为该端口布线。此外,它兼容所有标准现场总线系统和自动化系统,可确保灵活的使用选择。
安全
IO-Link 不但稳定可靠,安全性同样超凡出众。工业用电源通常暴露在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恶劣环境中,并且也需要受到保护以免外部操控。我们针对这些应用,对通过 IO-Link 进行的数据传输进行了严格的现场测试。
将 QT40 集成
到现有的 IO-Link 系统中
IO-Link 具备出色设计,旨在用于检索来自现场层面的传感器和执行器(IO-Link 设备)信号。这些信号通过 IO-Link 主站馈送至各自的现场总线系统,然后传输至自动化系统。
现场总线和 IO-Link 相结合可在所有层面实现持续通信。IO-Link 是一种开放标准,兼容所有常用的现场总线系统和自动化系统,因此其使用十分灵活。
只需连接 IO-Link 主站,即可将 QT40.241-B2 集成到现有的 IO-Link 系统。为此,需使用无屏蔽的标准化 IO 电缆。所以其相关安装和操作十分简单,能够以凸显成本效益的方式完成安装和操作。
非凡优势
一目了然
节省
时间和成本
- 根据需求进行预防性维护
- 更换单元时自动实现参数化
- 避免停机时间
- 系统产能利用率提高
改进
客户服务
- 发生故障时快速进行分析和响应
- 分析网络质量
促进
机器学习
- 通过数字化负载特性自动检测磨损
- 避免大数据问题(不兼容、不一致等),以电流作为数据源